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在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论文,对中国272个主要城市的非意外死亡风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日平均气温为22.8℃时,中国居民因各种疾病而死亡的风险最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死亡风险,尤其是低温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更大。
研究发现,气温主要对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影响。在心血管病死亡病例中,气温的影响占比达17.48%,呼吸系统疾病则为10.57%。
气温相关死亡风险主要与寒冷天气有关。这是由于低温影响了自主神经系统、血压、产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变化,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指出,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生理性的调整来维持体温,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更容易发生凝血等,这样的调整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可能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寒冷会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情绪压力,也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而且出血性脑卒中死亡更易于受寒冷天气的影响,这与寒冷天气导致血压升高有关。
同时低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呼吸道感染和流感,加重和诱发心力衰竭,另外雾霾也是不可忽略的危险因素。
大环境的温度无法掌控,小环境的室内温度,还是可以调节的,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家庭。
家中最好要备下温度计,控制好室内温度。未采取集中供暖的地区,在家里可以使用空调、电暖气、电暖风等设备,将室温维持在18℃以上,25℃以下,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衣物、棉被等。许多老人为了省钱而不舍得用任何取暖设备,万万不可取。
当然,室内温度不宜过高,过高会导致血管突然扩张,可能引发低血压;同时室内外温差过大会让人在进出时更易患伤风感冒。当冬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应适当开窗通风一段时间,降低室温,并且尽量避免在室内做容易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