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政策综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今年10月9日,国家卫计委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近年来,江苏淮安大力推进大型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分流了患者、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并降低了患者花费。
近日,记者来到江苏淮安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挂号大厅一些人排着队,二楼三楼的住院部走廊里也搭起了病床。
王营社区位于淮安市区,周围有1家三级甲等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和1家一级甲等专科医院。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在大医院周边“火”起来,正得益于近年淮安市推行的一系列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举措。
小病到社区,自付费用低
陈晓琴头部有个肿块,第一时间便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挂号排队排了一个小时,到了门诊室门口,全是人,又等1个多小时。上午去的,到下午才轮到看病。医生看了看,要求先去做检查。再去排队交费、排队检查,一天过去了,临下班前终于有了结果,医生说要开刀做手术。”陈晓琴对去大医院看病的经历记忆犹新,不过她还是更信任大医院。
但对于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来说,治疗这样一个肿块算不上是什么大手术,在社区医院就可以做。从医保信息系统中了解到陈晓琴的门诊记录后,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主动找到第一人民医院,向他们提出可以转诊到社区中心。医院和服务中心与陈晓琴沟通后,开了一张转诊单,陈晓琴由三甲医院转到了社区中心。
陈晓琴一开始很不高兴,她说:“谁知道社区中心医疗水平怎样?我宁愿多花点钱。”在办理转诊时,医生解释说:“在大医院要几千元的手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自己只要付几百块钱。”
医生给她算了一笔账:首先在药品价格上,基层医院实施基药制度,共有599种药品实现“零差价”,药价平均下降40%。其次在报销比例上,新农合患者在乡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为85%。
“这边的环境比想象的要好,而且排队时间短,医生服务态度也好。最大的好处是治病自付只需三四百元。”陈晓琴说。
大病可通过“绿色通道”转到大医院
“要不是社区医生,我没这么容易就找到合适的医院和医生。”日前家住淮安市清河区的周女士,来到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医生检查后确诊她患上子宫肌瘤,由于肿瘤较大需要做手术。“社区医院做不了这个手术,但我可以推荐医院和医生。”社区医生向周女士推荐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
周女士还是有些担心,去大医院排队挂号着实麻烦。但令她欣慰的是,这家社区医院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符合转诊要求的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约到大医院。“一个电话就可以让我轻松完成转诊。”周女士说。
淮安市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双向转诊。“社区医生首诊制的推出,奠定了双向转诊的基础。”淮安市清浦区卫生局局长助理、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义标说,在转诊“绿色通道”中,首诊医师扮演起联系人的角色,可直接与上下级医疗机构和医师联系,实现快速转诊。
据介绍,为保证转诊渠道畅通,清浦区推动全区各基层医疗机构与市三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成了信息共享医疗合作平台,制定了“一站式双向转诊”。
2010年7月29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由8所基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盟的淮安市二院医疗集团,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员。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淮安市二院利用自身优势,与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协作,除对低级别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外,还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优先接纳医疗集团成员间转诊病员就诊住院。据统计,近年从各中心、站转诊到二院的病人以30%速度递增。
双向转诊,难在往下转
淮安市卫生局局长介绍,所谓的“双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最终有利于分流患者、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患者的花费。
但这么多年探索下来,双向转诊做得并不如当初设想的好。“双向转诊,难在往下转。”淮安市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说,一些人担心在社区医院首诊会因误诊而耽误治疗。而大医院把自己的病人转到社区去也缺乏积极性,原因不复杂,因为每个病人都是医院的收入增长点。
说起下转难,医生很有感触。“市里有规定,要求结对子,所以我们与淮阴区内的三甲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对上转的病人及时跟踪、适时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他说,光有协议还不行,还要加强与上级医院沟通,定期到上级医院收集辖区内住院患者信息,主动介入接转病人。
不过,也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表示,面对一些有风险的病人,如心肌梗塞患者,医生就不愿意他们转到社区,怕发生意外。且目前的绩效制度不能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干多干少差不多”,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积极性不高。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